「三伏貼」是傳統醫學內病外治的保養方法,現在最被廣泛使用的便是「三伏天」跟「三九天」,所謂「熱在三伏、冷在三九」,這三九與三伏是中醫改善過敏體質的節令。三伏天是利用一年最熱的三天,在肺系疾病的緩解期治未病,以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。
傳統上「三伏貼」是選用獨特具有辛散溫通天然中草藥的藥餅,於三伏時間內敷貼到特定的穴位上,以氣相應,以味相感,通過藥物對穴位的溫熱刺激,溫煦肺腎經陽氣,驅散內伏寒邪,以達到清宣肺氣、健脾益腎、化痰平喘的作用,藉此提高免疫能力,預防和治療多種慢性肺系疾病,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。
100年三伏時間:初伏7月~14、15日,中伏:7月~24、25日,末伏:8月~12、13日
敷貼後注意事項:
1. 穴位敷貼後,可能有局部發紅、發癢及燒灼感、或是輕微脫皮,屬於正常現象,不必太過擔心。
2. 少數人因特殊過敏體質,或是貼敷時間過久,可能起少量水泡,可以塗優碘藥水。若皮膚暫時有色素沉著,一般會緩解消退,不必過於恐慌。
3. 剛取下藥餅時,皮膚通常會局部發紅稍有灼痛感,建議1-2小時後,再進行沐浴等活動。
4. 施以敷貼的同時,患者須注意禁食生冷及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5. 避免室外過度流汗 以免藥餅提早鬆脫
禁忌貼三伏貼的患者
1.感冒及發燒 喉嚨腫痛患者
2.皮膚易敏感 皮膚病正發作.發癢 熱痛的患者
3.三歲以下的小朋友